親子會客室>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

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

教養,有時需要換句話說―這個時候,你可以這樣讚美或責備 ★當孩子撒嬌、耍賴、打人、叛逆、鬧情緒、口出惡言時,應該怎麼說?
★當父母感到心力交瘁、情緒崩潰、孤立無援、自我否定時,應該怎麼想?
孩子的行為或情緒,都是在等待父母回應!
讚美可以說得更具體,責備可以說得不傷感情!
在愛裡導正偏差、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並解決父母最常遇到的教養難題:
※ 讓孩子盡情撒嬌與嬌慣孩子,完全是兩回事!
※只是提醒一下,孩子就氣得哭起來,並不是抗壓性低,只是比較敏感,要採取適合孩子性格的方法鼓勵他。
※ 小孩是透過吵架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
※ 讚美兄弟姐妹的原則是,無論如何不要讓孩子內心感到寂寞。
※ 越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孩子越固執,他們的心會逐漸遠離你。
※ 充分得到父母讚美的孩子,即使出社會後不常受到稱讚甚至遭到否定,也能憑著信念堅定行事。
※ 將孩子微不足道的言行視為善意,說聲「謝謝」,就能培養他做事的熱情。
※ 孩子出言不遜,表示他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和意志,這是成長的標誌。
※ 如果總是不斷否定孩子,等於教他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找藉口、撒謊、把大人的話當成耳邊風。
找一個能認同自己,並聽你傾訴的人,可以提高父母教養時的自我肯定感。

讓孩子在讚美中成長 從二OO四年到二OO八年,日本相關機構在文部科學省的委託下,進行了一項有關兒童成長的大規模調查。
此次調查也參考了最新的腦科學觀點,目的在於探討哪些因素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的影響。
調查得出了幾項明確的結論,其中之一就是「如果父母認為『讚美孩子非常重要』,那麼孩子的社會能力將得到發展」。
「孩子在讚美中成長」,這一說法得到了最新腦科學的驗證,受到各界的關注。 無論從哪方面來講,用讚美的方式培養孩子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養育孩子的方法是需要「量身訂作」的。依照孩子的性格、年齡、當時所處的情況,採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當然,孩子是可愛的,育兒的過程也有很多樂趣,但不能否認,培養一個孩子長大的責任實在太過沉重,這項責任重重地壓在當今父母的肩上,甚至使他們感受不到育兒的樂趣。
父母孤立無援、得不到長輩的支持、經濟上的窘迫、孩子難帶、缺乏育兒知識……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恐怕都會陷入虐待孩子的泥沼中。

Q1:孩子重回嬰兒期很愛撒嬌真讓人頭痛。要是全聽孩子的,會不會太嬌慣孩子,反而不好呢? A: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的。接受孩子撒嬌,對於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以及孩子對周圍人的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是在依賴(撒嬌)和獨立這兩種心理反反覆覆出現的過程中長大的。
依賴大人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可以獲得安心感。當獲得充足的安心感時,孩子便會逐漸感到不自由,於是想獲得自由,想自己做事,這種想法轉化為主動做事的熱情,孩子便向獨立邁進了一步。
然而,獨立的世界雖然自由,同時也充滿不安。這種不安的感覺過於強烈之後, 孩子便又退回到依賴(撒嬌)的世界中。在這裡充分獲得安心感之後,內心又產生對自由的渴望,孩子便再次走向獨立的世界。
獨立的反面就是撒嬌,所以我們很容易認為不讓孩子撒嬌才能促使孩子獨立。其實並不是這樣,應該是「撒嬌的孩子才能獨立」。
儘管如此,大家卻誤認為「撒嬌」是不好的。其主要原因在於大家不瞭解「讓孩子撒嬌」和「嬌慣孩子」的區別。
「讓孩子撒嬌」和「嬌慣孩子」是不同的。「讓孩子撒嬌」對於孩子心靈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讓孩子多多撒嬌也不為過;而「嬌慣孩子」卻是不應該的。 那麼,這兩者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呢?
「讓孩子撒嬌」指的是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比如抱抱孩子,聽孩子說說話,孩子哭泣時好好哄哄。這些事情可以多做,而且不管做多少,都不是「嬌慣孩子」。 「嬌慣孩子」是指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零食、玩具、金錢,孩子要多少就給多少,這才是「嬌慣」,「嬌慣」對孩子是不好的。
所以,我們應該做到耐心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而對於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則要有原則地加以節制。
現在社會上的做法往往是把這兩者顛倒過來。平日父母都很忙,沒有滿足孩子情緒上的需求。為了補償,假日就把孩子帶到購物中心,只要孩子喜歡,什麼都買。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用物質來填補心靈寂寞的人。
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要讓他們自己去做,不要怕孩子會失敗。但是對於孩子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事,還是要耐心幫助他們去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 依賴與獨立的步調要由孩子自己決定。如果孩子有需求,那一定是有什麼原因,滿足孩子的需求大致上是不會錯的。
而「嬌慣」卻不是這樣的,孩子其實想自己做,父母卻出於不安而伸手幫忙。這種時候重要的是父母要默默忍耐,在一旁守護,讓孩子自己去做。

兄弟吵架吵得很厲害,有沒有巧妙的調解方法呢? 兄弟姐妹吵架,父母原則上不要介入。小孩子吵架,父母也不要介入。這是原則。
小孩是透過吵架來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自己這麼做,對方會怎麼想?什麼事會激怒對方?吵架是孩子了解對方心情的寶貴機會之一。
另外,孩子們就算吵過架,第二天也會忘得一乾二淨,又玩在一起。孩子們可以從吵架中學習到,即使吵架,也還是可以和好,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這麼細緻周到地去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宣布:「好啦,吵架到此結束」,然後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們來吃點蛋糕什麼的吧」,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吵架平息。

讚美得太多,孩子會不會變得聽不到讚美就什麼也不肯做呢? 不僅是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也有這樣的心理:自己努力了,就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希望別人對自己說「謝謝」。
只不過因為我們是成年人了,感覺每件事都要求別人讚美太不成體統,所以才不會說出來,但我們的心情卻是這樣的。
孩子其實和我們一樣,孩子能夠用語言坦率地表達出自己的心情,而且孩子之所以能把這種心情告訴父母,正是因為他們相信父母一定會對自己的這種心情予以回應,這證明孩子的心理正在健康成長著。
所以,要是孩子追著要我們讚美,我們可以回答說:「你真棒!」「謝謝你啦!」,一句話不值多少錢,但孩子聽了之後卻十分開心,會想繼續努力。這樣做對彼此都是有益無害。
※ 被讚美的孩子走向社會後信念堅定
孩子希望父母口頭上讚美他們「你真棒」「謝謝」,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要父母以感謝的話語作為對自己的獎勵。他們這麼希望是為了證實父母對於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感到開心,自己做的事對父母是不是有用。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孩子就會感到莫大的喜悅:「成功啦!」
的確,長大成人,走入社會之後,就不會那麼容易受到讚美,也不容易聽到感謝的話了。不過,充分得到父母讚美的孩子,聽慣了父母說感謝的孩子,他們會一直擁有這樣的心情:只要自己努力,別人肯定會感到高興;自己對別人是有用的。(這是因為孩子透過父母的態度感受到周圍的人對自己的存在感到喜悅,自己是被大家需要的人,這種印象已經完全留存在心中的緣故)。
這樣的孩子走入社會後即使不常聽到讚美,即使遭到否定,也能憑著信念堅持做事。 相反,如果小時候反覆經歷的是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周圍人都不怎麼高興,自己也得不到感謝,孩子就會想:反正像我這樣的人,再努力也不會有人認可。有些孩子可能會為了自己而繼續努力,然而大多數孩子恐怕會因此喪失鬥志。
讚美孩子既不是評價孩子,也不是培養一個尋求他人評價的孩子。而是分享由於孩子的努力所帶來的喜悅,由此培養出以別人的喜悅為精神食糧而努力做事的孩子。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