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會客室>高效能父母學-怎樣鼓勵孩子?讓他看見自己的好!

高效能父母學-怎樣鼓勵孩子?讓他看見自己的好!

不要當濫好人,要具體、如實地說出好在哪裡 父母在剛開始讚賞、鼓勵孩子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濫好人,對於孩子的言行一律都是「好棒、好讚、好厲害哦!…」讓孩子感覺父母像是在敷衍他,對於這樣的誇讚覺得沒有什麼價值,自然也就不會將之轉化成對自身的看重。
父母浮濫地誇讚孩子,會造成以下兩種情況:
個性敏感、內斂的孩子,會因此躊躇不安
父母若只是一味誇讚他好,卻沒有說他好在哪裡、什麼地方值得肯定,此時孩子雖然像被捧上了雲端,卻也因為踩在雲端的虛浮與不安,反而讓他不知道下一步是否能踏實踏穩,而無助地一步也不敢亂動了。
個性外向、主動的孩子,會因此驕傲自大
外向、主動的孩子原本就很愛表現、也很享受掌聲,父母若一味對其誇讚,很容易會讓這類孩子得了「讚美上癮症」,當他得不到別人的喝采時,就會覺得自己沒有被看到。這類的孩子其實也是缺乏自信,他們的信心完全建築在別人的稱譽和讚美之上,一旦聽不到、得不到,很可能就會採行其他不當的方法以博取注意。尤其,因為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能耐,這類孩子面對掌聲與喝采時,很容易就會自以為真是無所不能,而表現得驕傲、自大。
父母要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而非只是讓他自我感覺良好,兩者的差異在於:前者明白自己是個好孩子,知道自己好在哪裡,所以會努力發揮所長以維持好孩子的形象;後者則以為自己很棒,而很容易在栽了跟頭之後,才發覺自己原來不怎麼樣,因承受不了挫折,就此一蹶不振。

具體說明,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優點

父母在看到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時,要具體、明確地說出孩子好在哪裡,讓他知道自己的長處,往後要維持這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不會是不知從何下手的難事了。例如:
O 「你能主動扶阿嬤過馬路,真是一個孝順、貼心的好孩子。」
O 「這幅畫你用色鮮明、大膽,五彩繽紛的畫面真是好看!」
O 「運動一直不是你的強項,但你還是很努力地跑完全程,我覺得你真的好棒!」
O 「你把房間收拾得好整齊,打掃得也好乾淨啊!」
O 「謝謝你幫忙我摘菜、洗菜,讓我省下不少煮飯的時間。」
當孩子從父母的口中,看到並知道自己的優點是什麼,只要把他擁有的表現出來,當然就不會是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使遇到了挫折或失敗,孩子也會因為了解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在哪裡,而能很快地調整步伐重新出發。



只讚賞已經完成的行為,才不會給孩子壓力

鏡子所能照見的必然是呈現在鏡子前的事物,任何沒有在鏡子前出現的東西,當然不會也不應該被照見。所以,任何孩子沒有做出來的事,父母若把它說出來,那就只是父母自己的期待,絕對不是對孩子的讚賞或鼓勵─
X 「我對你有信心,這次你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
X 「你是乖寶寶,所以請趕快把玩具收拾好。」
X 「這一點也不困難,所以你一定可以做好的。」
當孩子為即將發生的事擔憂時,聽到這一類的話只會感受到父母加諸的壓力,或是覺得父母只想用好聽的話來控制他,並不會促使孩子想要去做、或是增加他們行動的信心。
因此,父母所讚賞、鼓勵的,都應該是孩子已經做了的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不論這個行為有多難達成、或多不容易做到,總之孩子已經做出來也做到了,父母給予肯定就絕對不會造成孩子任何壓力,還會讓孩子有「真的耶!我真的做到了!」這樣的成就感。



用已完成的行為和過去的表現,來鼓勵孩子

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孩子曾做到的事實,讓他知道自己已經具備哪些足以處事的能力,再鼓勵他以平常心看待、努力去做就行了。因此這樣說才是正確的:
O 「你這次花許多時間複習功課,只要保持平常心應考,應該可以考出不錯的成績。」
O 「上次你一下子就把玩具都收拾好了,真厲害!這次我想你應該也能很快就收好。」
O 「你處理過類似的問題,也做得很好,這次的問題不算難,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
總之,就是要用孩子已經做出的行為(複習功課),或者孩子之前曾經做到的事(收拾玩具、處理問題),來期待並鼓勵他這次可以做好,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努力和已經擁有的能力,而產生可以做好眼前事情的信心,同時也不會感受到任何壓力。



說出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感受和肯定,就是理想的讚美

讚賞、鼓勵孩子的話語,大致要包含幾個元素─
(1) 描述父母所看到的孩子的正面行為。
(2) 父母對此行為的感受。
(3) 對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做出肯定。
以下就是具體的例子:
孩子主動寫功課:
O 「今天你吃完點心就開始寫功課(描述孩子的正面行為),我覺得你真的長大了(父母的感受),已經能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對行為做出肯定)。」
孩子幫忙折衣服:
O 「你幫我把這些衣服都折好了(描述孩子的正面行為),讓我省下不少時間(父母的感受),你真是媽媽的好幫手!(對行為做出肯定)。」



「好棒、好厲害」不是不能說,說的具體才是由衷的情感表達

不過,父母無需拘泥於每次都要說得這麼完整,只要能具體、明確地說出孩子值得讚賞、鼓勵的行為,再予以肯定即可。所以父母也可以這樣說:
O 「今天你吃完點心就開始寫功課,都不用媽媽提醒,你真的好棒喔!」
O 「哇!你幫我把這些衣服都折了,而且折得這麼好,真是厲害耶!」
所以「好棒、好讚、好厲害」這類的讚美並不是不能說,但前提是要讓孩子明確知道他值得肯定的行為是什麼,如此一來,這些誇讚之詞就會變成是由衷的情感表達。



結果不如人意時,更應該肯定孩子的努力

有時候,孩子在過程中付出了努力、行為也很值得肯定,但最終的結果卻未必盡如人意,此時父母更應該給予孩子讚賞、鼓勵,例如:
孩子很努力地在球場上拚搏,但還是輸掉了比賽:
O 「雖然比賽輸了,可是你表現得非常努力,球在你的手上幾乎沒有丟掉過,我覺得你真的是拚了命在比賽,實在很棒!」
孩子自己穿衣服,可是卻前後穿錯了:
O 「你會自己穿衣服了!好能幹喔!來,媽媽教你認一下衣服的前後,這樣以後不用媽媽幫忙,你就可以自己穿好衣服了!」
總之,父母平時就應該經常觀察孩子的表現,一旦有正面行為出現,無論結果是否令人滿意,父母都可以提出來告訴孩子,尤其是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要比他原本的天賦和長處更值得父母喝采及肯定。當孩子發覺父母一直在關心他,並且把他的努力都看在眼裡,就能激勵他更願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地面對問題、迎接挑戰了。



不要在讚賞中偷渡批評,讓孩子覺得掃興

許多過度富有教育責任心的父母,經常會向我反應似乎看不到讚美孩子的效果。仔細研究他們的做法,才發現他們往往把讚賞當成一種教育的手段,利用它甜美好看的模樣,把自己的期待或想要灌輸孩子的觀念,包裝成看似美味的教育小籠包或是M&M's巧克力。只是,當孩子一放入口中,立刻就吃出包夾在其中並不味美的內容物,自然就棄置一邊、敬謝不敏了。例如:
X 「這件事你做得很不錯喔!所以我不是說過嗎?『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很多事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不肯去做而已!」
X 「你願意把玩具讓給妹妹,媽媽覺得你很棒!本來你做哥哥的讓一下妹妹有什麼關係呢?你是男生又是哥哥,不應該這麼愛計較啊!」
X 「真不錯,你今天會主動收拾書包,希望這不是偶爾一次的好表現,以後每天都應該這樣做、要繼續保持,知道嗎?」
這些雖然是讚美為開頭的話語,實則卻是為了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指教與期待,讓孩子初聽覺得歡喜,再聽就感到掃興,等父母說完時,孩子早就已經左耳進、右耳出了!



放下教養的熱情,單純欣賞孩子做對的地方

孩子臨時抱佛腳才考出好成績,是該糾正還是讚賞?

教養熱情常會遮蔽了父母的眼睛,讓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正面行為,只會一直圍繞、關注在孩子應該被糾正的地方,這樣不但找不到也說不出讚美孩子的話語,就算勉強說出來也會覺得很虛假。究其原因,就是父母無法單純只用欣賞的眼光,去肯定孩子做對的地方。
不要急著去糾正孩子,試著換一副眼鏡,單純只是去看、去找孩子正面的行為,這樣絕對會使你的心情愉悅,就能更容易說出讚美孩子的話語了。

用「我的訊息」表達關切,孩子更容易接受

因此,孩子願意熬夜苦讀,也算是能為自己的課業負責,父母就可以這樣讚賞他: 「為了這次考試,你有好幾天都熬夜讀書沒睡好,看來你真的很在乎自己的成績,也很願意為考試付出努力!」
而對於孩子的臨時抱佛腳,父母則可以用「我的訊息」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顧慮: 「不過你那幾天都睡很少,我很擔心你的健康,也怕你因為精神不濟而影響到考試。」
最後用孩子值得肯定的努力,期許並鼓勵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下次考試,你如果能提早開始準備就不用熬夜了,這樣不但可以考出好成績,也不會影響到健康呢!」
這樣的說法,絕對比父母針對孩子臨時抱佛腳的行為去批評、指責,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每當孩子做對、做好時,就要持續、立刻地給予鼓勵

孩子大腦的某些部份因為尚在發育、還未成熟─像是掌管控制衝動的前額葉皮質層,要到二十五歲才會發育完成,很多時候都不免一錯再錯,或是對汲取經驗、記取教育力有未逮。
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正面行為也要一講再講,以協助孩子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讓孩子的大腦深刻記住自己的好,才能幫忙克制犯錯的衝動。因為孩子也和大人一樣,一旦自覺是個不錯的人,就不會輕易做出一些傷害自我形象的事。
因此,父母絕不能因為讚美過孩子,就覺得他應該知道了,或是把孩子已經能做到的好行為視為理所當然,而是只要看到孩子有值得讚賞、鼓勵的行為,就要立刻大聲說出來,哪怕是已經對他說過無數次了。



給孩子時間做對的事,也等於給自己機會讚賞孩子

只要願意稍等一下,孩子總是會做好的!

父母經常覺得孩子需要被提醒,否則就不會或不願意去做對的事,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很多時候是父母太心急,馬上就要孩子去做什麼,但孩子就是孩子,對時間的掌控無法像大人這般精準,對事情的緩急也不如大人這樣在意;他們並不是不想、不願去做,只是總早不過父母的催逼而已。
父母如果能多給孩子一些時間,不要迫不及待地趕在孩子主動去做之前就先提醒,孩子也不會落得老是要被盯、被罵,變成「要說才會動」的壞孩子了!



當孩子自暴自棄時,讚賞鼓勵是唯一的挽救之道

讚賞和鼓勵雖然應該是父母的教育態度,然而當孩子某些方面的表現一直讓父母失望,或是孩子有某些問題長期存在,始終都解決不了,這時唯有用讚賞和鼓勵來重塑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才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讓父母感到失望、無助的孩子,對自我形象的認知一定不太好,才會一直表現出自暴自棄的行為。譬如功課很差或是行為偏差的孩子,他們早就在大人不斷地指責、批評中,知道自己是一無是處的,而父母想方設法地糾正他、導正他,只會更突顯他的不當與錯誤,讓他原本低落的自我形象更加受傷。
這時唯有重塑孩子的自我形象─停止對他的批評與指責,開始尋找他的正面行為,哪怕只是極微小的進步或一丁點兒可以被接受的行為,都要立即給予肯定,才能慢慢協助他建立自信。雖然這可能耗時費力的大工程,卻絕對是挽救自暴自棄的孩子唯一且有效的方法。



《以上文章轉載自<高效能父母學─親子不衝突的7堂SOP教養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