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會客室>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輕鬆學腦科學專家爸爸的育兒遊戲 200個分齡大腦訓練活動,培養出好情緒(高EQ)、耐挫力絕佳(高AQ)和創意豐富(高CQ)的孩子
孩子的好品格與多元智能,就從親子互動打下好腦力的基礎
現代科學育兒有關鍵的「八要三不」原則:「八要」是要培養自動自發、自我管理、訓練耐心、學習專注、打造自信、磨練獨立、培養同理心、鍛鍊挫折忍受力;「三不」是不過度保護、不拿孩子比較、不充滿批評。小兒醫學專家王宏哲結合了醫學領域的專業育兒知識、大腦科學新知,以及多年來的小兒臨床經驗,把這些原則設計落實到具體的親子互動模式和遊戲中,讓父母輕鬆在家進行,教會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我不怕生,請跟我做朋友──教孩子學會互動,在團體中合作愉快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別人接納、尊重與關懷的感覺。孩子自出生以後,陸續接觸到家庭、學校、社會,並且從中發展出親子、手足、同儕、師生、同事……等人際關係,而這些人際互動品質的好壞,都會影響個人情緒社交發展。每個孩子雖然天生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及氣質,但這些情緒氣質還是會深受周遭其他人的影響,因為孩子的觀察力敏銳、模仿力強,對於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極強的學習力與模仿力。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須花時間陪伴,協助孩子提早了解自我與群我的不同,從家中的手足關係及家庭關係逐漸向外擴展,發展出適當的人際互動。而人際互動中,孩子是否與他人有眼神的對焦尤其重要,眼神的互動為一種非口語的互動,美國的心理學家甚至將其視為一種誠實的表現。讓孩子在主動傾聽或者與人互動的同時展現禮貌性的眼神交流,則可提升孩子未來交朋友成功率。
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在遊戲的環境中自然地與其他孩子相處。孩子在第一時間或許會有些害羞,但最後還是會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跟其他孩子玩在一起。
「遊戲」在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時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在孩子從害羞轉為勇於與人互動、交朋友之前,家長仍須給予一些簡單的協助。而這些簡單的協助包含以下幾點:
‧帶孩子到公園與其他孩子一起分享遊樂設施,幫孩子報名課外活動。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結交新朋友,經過幾次的遊戲相處,孩子主動與他們交談、遊戲的自信將可獲得改善。孩子擁有類似的社交經驗越多,人際間的溝通也就越有幫助
‧多邀請朋友的孩子到家裡與孩子一起玩。剛開始接觸的初期,試著去找到孩子們共同的興趣或喜歡的遊戲、玩具,幫助孩子們建立關係。
‧教孩子如何分享。利用用餐或分給他人食物的方式,進一步給予孩子分享的觀念,例如麵包或餅乾等,跟孩子一人一半,讓他了解你因為他的分享而開心。 ‧讓孩子在家裡練習「Show and Tell」。透過家裡的自然環境,給孩子舞台表演,可以增加往後孩子在大家面前說話的自信,勇於表現的孩子,容易讓同儕了解,進一步跟孩子交朋友。
‧帶孩子前往家長的朋友聚會。孩子會從旁觀察父母如何跟其他人互動,並且從中學習互動技巧,不過,要記得不要用強迫的方式逼迫孩子招呼,會建立不愉快的社交經驗。

常見的幼兒社交問題 你的孩子有團體社交問題嗎?不妨勾選以下的家庭版檢核表(團體社交力):
1. 不容易跟其他小朋友產生共同興趣?
2. 對團體其他玩伴經常很急、沒有耐心?
3. 不喜歡講話,姿勢表情少,且沒有具察言觀色的能力?
4. 上了學之後,很難遵從團體的共同目標?
5. 經常自己玩自己的,沒有什麼好朋友?
6. 跟其他孩子玩沒多久就會開始爭吵?
7. 同情心及包容的能力比較差?
8. 不喜歡與他人合作的遊戲,或不喜歡排隊?
兒童發展專家的腦科學育兒法──練出孩子好人際,你可以這樣做

一、一到三歲的大腦訓練遊戲 ◎我是三眼娃:跟孩子互動時,父母可以貼一張貼紙在自己的額頭上。一開始就要孩子看著對方的眼睛與其互動或許有些難,但鼓勵孩子看著貼紙,如此一來就可以用較為好玩、好笑較不具強迫性的方式,讓孩子練習在互動時注視人臉且有一些眼神交流。
◎同心協力:跟孩子一起疊積木,你一個、我一個,當難度越來越高時,主動幫忙孩子。先給孩子一個模仿的對象,然後再尋求孩子的幫忙,並在幫忙後給予鼓勵,讓孩子對幫忙的行為記憶產生正增強。接著帶著孩子跟自己朋友的孩子一起玩,雙方家長先一起加入,藉由家長間的熱絡,降低孩子的陌生感,逐漸熟悉後,家長們逐漸抽離,孩子們可以自己經營簡單的人際關係。
◎非你不可:家長可以創造讓孩子幫忙的機會。例如:幫忙拿拖鞋、找鑰匙等等。創造一個情境,告訴孩子這件事情一定要拜託他幫忙,你發現只有他才找得到,並在事成後好好謝謝他、鼓勵他。讓孩子對「幫助他人」這件事產生興趣及內在動機。

二、四到六歲大腦訓練遊戲 ◎還記得嗎:準備一副撲克牌,任意挑選四張,並將其翻開,讓孩子可以看到牌。接著問孩子一些問題,例如你喜歡的玩具是什麼?讓孩子花約一分鐘開心地闡述。然後請孩子閉起眼睛,家長從四張牌中拿走其中一張,再請孩子張開眼睛,並且請他說出不見的是哪一張牌。
這樣的遊戲方式可以讓孩子練習對人描述事件的細節,並回到原本的主題來。除了可以加強孩子的人際溝通技巧外,這樣的練習對往後閱讀及非語言的溝通,都有絕對的幫助。家長可依孩子的年齡、能力及注意力增減牌的數量。
◎感覺的模樣:首先,家長可鼓勵孩子說出他們的感覺,孩子的字彙或詞彙較少,因此需要家長的協助,幫忙孩子了解自己的感覺,並且做出適當的反應。
接著,家長可以拿圖畫紙畫六到七個圓,並且說出不同的故事,例如:今天在學校有小朋友生日請大家吃糖果。接著請孩子畫出這樣的故事是什麼樣的感覺?是開心的笑臉!家長在每個故事後須確定孩子能夠正確地畫出不同的感覺。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進而能夠在與人相處時,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覺,並且做出適當的調整,以適應團體生活。
◎掌聲響起:家長跟孩子在家庭時間裡,每天說出三句讚美對方的話。讓孩子學習觀察他人的行為,例如:媽媽今天煮的菜很好吃;寶貝今天吃飯又快又乾淨。從家人做起,慢慢將範圍擴展到公園一起遊戲的玩伴,或是其他的同學等。讓孩子學會肯定他人,從欣賞他人的角度開始建立簡單的人際關係。

三、七歲以上的大腦訓練遊戲 ◎合作無間: 兩個小朋友使用任何方式將球從A點運到B點,而不讓球掉到地板上。
 這樣的遊戲過程,孩子們需要依對方的步調、體型、能力或者其他任何需求自己作出調整。可練習人際互動所需的包容性及適應性。
◎各司其職: 給孩子角色扮演的機會。例如:在家中模擬餐廳的情境,媽媽扮演廚師、爸爸扮演櫃檯、孩子扮演服務生等。讓孩子透過角色扮演,了解整個情境模擬要有趣、好玩,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在團體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真正高興見到你: 家長幫忙孩子自我認識。透過畫畫的方式,畫出自己的特色,並且在家人面前加以說明、勇於表演,讓孩子在面對觀眾時能夠減少退縮,增加勇氣。接著請孩子畫出他的好朋友,並且向家人介紹他的朋友,給孩子機會形容,並且妥當地描述自己與同學的互動。

上一頁